机房空调计算,机房精密空调热量计算公式解释
- 黑料不打料肾虚十八连
- 47
- 2023-07-05 09:42:13
1、机房精密空调热量计算公式解释
GB2887-2000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z GB50174-93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方法一:功率及面积法
Qt=Q1+Q2
–Qt 总制冷量(KW)
–Q1 室内设备负荷(=设备功率×0.8)
–Q2 环境热负荷(=0.15~0.18kW/m2 ×机房面积)
方法二:面积法(当只知道面积时)
Qt=S×P
–Qt 总制冷量(KW)
–S 机房面积( m2)
–P 冷量估算指标(根据不同用途机房的估算指标选取)
精密空调设计及负荷计算
精密空调场所的冷负荷估算指标
电信交换机房、移动基站 (350 W/m左右)
数据中心 ( 600-2000 W/m2左右)
计算机房、计费中心、控制中心、培训中心 ( 350 W/m2左右)
电子产品及仪表车间、精密加工车间 ( 350 W/m2左右)
标准检测室、校准中心 (250 W/m2左右)
UPS和电池室、动力机房 ( 350 W/m2左右)
医院和检测室、生化培养室、洁净室、实验室 ( 200 W/m2左右)
仓储室(博物馆、图书馆、档案管、烟草、食品) (200 W/m2左右)
估算公式:精密空调制冷量(kW)=UPS功率*0.64+机房面积*0.15
精密空调制冷量(kw)=设备总功率(kw)*1+机房面积*0.15
空调 理工学科 机房
2、机房空调制冷量(冷吨)怎么算?
一般计算机房总冷量较大,有相当一部分抵消了再热除湿的负荷,所以一般机房最小冷负荷不小于400W/H/M2,循环风量不小于10次。鉴于你机房现有条件建议你考虑600W/H/M2,不必介意你那个170KW/H的设备因为它的发热量并不是那么多估计它的发热量也就是20KW/H左右。显总冷负荷也就是30KW/H。计算为50KW/H应该没问题。应选择两台以上机房空调,但必须考虑一台备用空调。
82.5平的房间空调制冷量是180kW左右,大概是50冷吨左右,66平的房间空调制冷量取160kW,大概是45冷吨.
机器热负荷可以按0.8的系数来计算,房间的,建议你参照机房空调的设计值来计算。我想你主要是功耗方面的参数不好确定吧。
望你好好核算机器功率,你给出的是每平方2kw,是天文数字。
严重怀疑你把大功率UPS计算成功耗。
1冷吨等于3.514千瓦
3、机房所需空调功率怎样计算
热负荷(各项相加)——
机房设备总功率:W
机房面积*150W~250W:(地平面面积)平米;机房无人区域*150W,人员密集活动区域*250W
空调制冷量:W(空调标称制冷量*95%~85%)
考虑地区夏季室外温度以及新风系统的影响、管道送风使空调效率降低等因素,应配置 空调制冷量=热负荷总量*1.1~1.25;如果不是使用机房专用恒温恒湿空调,这个系数应该设为1.3~1.5。
4、机房空调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如何计算恒温恒湿机房内所需的冷量
为了确定空调机的容量,以满足机房温度、湿度、洁净度和送风速度的要求(简称四度要求)。必须首先计算机房的热负荷。
机房的热负荷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其一是机房内部产生的热量,它包括:室内计算机及外部设备的发热量,机房辅助设施和机房设备的发热量(电热、蒸气水温及其它发热体)。这些发热量显热大、潜热小;照明发热(显热);
工作人员的发热(显热小、潜热大);
由于水分蒸发、凝结产生的热量(潜热)。
其二是机房外部产生的热量,它包括:
传导热。通过建筑物本体侵入的热量,如从墙壁、屋顶、隔断和地面传入机房的热量(显热);放射热(也称辐射热)。由于太阳照射从玻璃窗直接进入房间的热量(显热);对流产生的热量。从门窗等缝隙侵入的高温室外空气(也包含水蒸气)所产生的热量(显热、潜热);
为了使室内工作人员减少疲劳和有利于人体健康而引入的新鲜空气所产生的热量(包括显热和潜热)。
总之,人体放出的热量、缝隙风侵入的热量和换气带进的热量,不仅使室温升高,也会增加室内的含湿量,因此需要除湿。这部分热负荷称为潜热负荷,而机房内所有设备散发的热量只是室内的温度升高,这种热负荷称为显热负荷。与一般宾馆、办公室、会议室等潜热占有相当大比例所不同的是,计算机、程控机机房内的热负荷是以显热负荷为主。因此对于热负荷状况不同的场合应选用不同类型的空调机。通常用显热比(SFH)作为空调机的重要指标。
概略计算(也称为估算)
在机房初始设计阶段,为了较快的选定空调机的容量,可采用此方法,即以单位面积所需冷量进行估算。
计算机房(包括程控交换机房):
楼层较高时,250~300kcal/m2h
楼层较低时,150~250kcal/m2h(根据设备的密度作适当的增减)
办公室(值班室):90kcal/m2h
简易热负荷计算
计算机房空调负荷,主要来自计算机设备、外部设备及机房设备的发热量,大约占总热量的80%以上,其次是照明热、传导热、辐射热等,这几项计算方法与一般空调房间负荷计算相同。计算机制造商,一般能提供设备发热量的具体数值。否则根据计算机的耗电量计算其发热量。
a.外部设备发热量计算
b.主机发热量计算Q=860×P×h1×h2×h3
式中,P:总功率(kW);
h1:同时使用系数;
h2:利用系数;
h3:负荷工作均匀系数。
机房内各种设备的总功率,应以机房内设备的最大功耗为准,但这些功耗并未全部转换成热量,因此,必须用以上三种系数来修正,这些系数又与计算机的系统结构、功能、用途、工作状态及所用电子元件有关。总系数一般取0.6~0.8之间为好
c.照明设备热负荷计算
机房照明设备的耗电量,一部分变成光,一部分变成热。变成光的部分也因被建筑物和设备等所吸收而变成热。照明设备的热负荷计算如下:
Q=C×Pkcal/h
式中,P:照明设备的标称额定输出功率(W);
C:每输出lW的热量(kcal/hW),通常自炽灯0.86,日光灯1.0。
d.人体发热量
人体内的热是通过皮肤和呼吸器官放出来的,这种热因含有水蒸汽,其热负荷应是显热和潜热负荷之和。
人体发出的热随工作状态而异。机房中工作人员可按轻体力工作处理。当室温为24℃时,其显热负荷为56cal,潜热负荷为46cal;当室温为21℃时,其显热负荷为65cal,潜热负荷为37ca1。在两种情况下,其总热负荷均为102cal。
e.围护结构的传导热
通过机房屋顶、墙壁、隔断等围护结构进入机房的传导热是一个与季节、时间、地理位置和太阳的照射角度等有关的量。因此,要准确地求出这样的量是很复杂的问题。
当室内外空气温度保持一定的稳定状态时,由平面形状墙壁传入机房的热量可按下式计算:
Q=KF(t1-t2)kcal/h
式中,K:围护结构的导热系数(kcal/m2h℃);
F:围护结构面积(m2);
t1:机房内温度(℃);
t2:机房外的计算温度(℃)。
当计算不与室外空气直接接触的围护结构如隔断等时,室内外计算温度差应乘以修正系数,其值通常取0.4~0.7。常用材料导热系数如下表所示:
材料导热系数(kcal/m2h℃)材料导热系数(kcal/m2h℃)
普通混凝土1.4~1.5 石膏板0.2
轻型混凝土0.5~0.7 石棉水泥板1
砂浆1.3 软质纤维板0.15
熟石膏0.5 玻璃纤维0.03
砖1.1 镀锌钢板38
玻璃0.7 铝板180
木材0.1~0.25
f.从玻璃透入的太阳辐射热
当玻璃受阳光照射时,一部分被反射、一部分被玻璃吸收,剩下透过玻璃射入机房转化为热。被玻璃吸收的热使玻璃温度升高,其中一部分通过对流进入机房也成为热负荷。
透过玻璃进入室内的热量可按下式计算:
Q=KFq(kcal/h)
式中,K:太阳辐射热的透入系数;
F:玻璃窗的面积(m2);
q:透过玻璃窗进入的太阳辐射热强度(kcal/m2h)。
透入系数K值取决于窗户的种类,通常取0.36~0.4。
太阳辐射热强度q随纬度、季节和时间而不同,又随太阳照射角度而变化。具体数值请参考当地气象资料。
g.换气及室外侵入的热负荷
为了给在计算机房内工作人员不断补充新鲜空气,以及用换气来维持机房的正压,需要通过空调设备的新风口向机房送入室外的新鲜空气,这些新鲜空气也将成为热负荷。通过门、窗缝隙和开关而侵入的室外空气量,随机房的密封程度,人的出入次数和室外的风速而改变。这种热负荷通常都很小,如需要,可将其拆算为房间的换气量来确定热负荷。
h.其它热负荷
在机房中,除上述热负荷外,在工作中使用示被器、电烙铁、吸尘器等都将成为热负荷。由于这些设备的功耗一般都较小,可粗略按其额定输入功率与功的热当量之积来计算。此外,机房内使用大量的传输电缆,也是发热体。其计算如下:
Q=860Pl(kcal/h)
式中,860:功的热当量(kca1/h);
P:每米电缆的功耗(W);l:电缆的长度(m)。
总之,机房热负荷应由上述a—h各项热负荷之和来确定。
摘要:在室内外热、湿扰量作用下,某一时刻进入一个空调房间的总热量和湿量称为在该时刻的得热量和得湿量。
5、机房空调制冷量计算
机房热负荷计算方法二:设计估算与事后调整法 数据中心机房主要的热负荷来源于设备的发热量及维护结构的热负荷。 因此,要了解主设备的数量及用电情况以确定机房专用空调的容量及配置。根据以往经验,除主要的设备热负荷之外的其他负荷,如机房照明负荷、建筑维护结构负荷、补充的新风负荷、人员的散热负荷等,如不具备精确计算的条件,也可根据机房设备功耗及机房面积,按经验进行测算。 采用“功率及面积法”计算机房热负荷。
Qt=Q1+Q2
其中,Qt总制冷量(KW)
Q1室内设备负荷(=设备功率×1.0)
Q2环境热负荷(=0.12~0.18KW/m2×机房面积),南方地区可选0.18,而北方地区通常选择0.12
方法二是对复杂科学计算的工程简化计算方法。这种计算方法下,通常容易出现计算热量大于实际热量的情况,因为机房专用空调自动控制温度并决定运行时间,所以多余的配置可以作为冗余配置,对机房专用空调的效率与耗电量不大。本文以方法二推导数据中心机房专用空调配置与能效计算。 数据中心机房专用空调配置 设定数据中心的IT类设备为100kW,并且固定不变。根据上述方法二,还需要确定机房的面积。 再假定数据中心的热负荷密度为平均热负荷密度,即4kW/机柜。也就是说平均每个机柜为4kW的热负荷。 数据中心的机柜数量为:100kW/4kW=25台机柜 按国家标准GB50174-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有关机柜占地面积计算方法,当电子信息设备尚未选形时,可按下式计算: A=FN 式中
F——单台设备占用面积,可取3.5~4.5(m/台) N——计算机主机房内所有设备的总台数。 取每个机柜的占地面积为中间值4m/台,那么数据中心的面积为:
25台机柜×4m/台=100m2 假定环境热负荷系数取0.15kW/m2,则数据中心机房总热负荷为:
Qt=Q1+Q2=100kW+100×0.15=115kW
数据中心送风方式选择:按国家标准要求,采用地板下送风,机柜按冷热通道布置。 机房专用空调选择:机房空调通常分为DX(直接制冷)与非直接制冷(包括各类水制冷系统等),先讨论直接制冷系统的机房空调。不同厂家有不同型号的机房专用空调,以某品牌的机房空调为例,应配置的机房空调为: 两台某系列机房空调,在24℃相对湿度50%工况下,每台制冷量为60.6kW,两台空调的总制冷量为121.2kW,略大于115kW的计算热负荷。 根据国家标准GB50174-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的数据中心空调配置建议,数据中心通常建议采用N+M(M=1,2,…)配置形式,提供工作可靠性与安全性。 假设本数据中心采用N+1方式配置,即为2+1方式配置3台该系列的机房空调,实现两用一备工作
致冷量是空调在密闭的房间里致冷时,单位时间内除去的热量,单位用瓦(W)表示。致冷量跟我们常说的“匹”不是同一个概念,但“匹”与致冷量有一定关系。
空调的“匹”,是一个非国际单位制的功率单位,对于空调来说,指的是压缩机功率,并非空调机的全部功率,全部功率应包括除压缩机外的风扇电机及电控部分。由于不同的品牌其控制系统及电控设计差异,以及致冷的效能不尽相同,其输出的致冷量也不同,故空调的致冷量以输出功率计算。
而耗电量则主要看压缩机的功率大小。由于一般采用的是定速空调的单点能效比的计算方式,所以:压缩机功率 = 制冷量 / 能效比。根据目前的制造水平,一般空调能效比在2.6~3.4之间。 也可以根据(铭牌上)空调的输出功率除以输入功率得出该空调的能效比。
一般来说,一匹空调的致冷量大致为2000大卡,换算成国际单位时应乘以1.162(1K=1.162W)。所以,1匹的致冷量应为2000大卡×1.162=2324瓦,当然,不同的空调由于其致冷的效能不尽相同,1匹的致冷量大约在2300W~2500W,这里的瓦(W)即表示致冷量,故1.5匹的致冷量应为2000大卡×1.5×1.162=3486(W),以此类推。
据此,可根据致冷量大致判定空调的匹数。一般情况下,2200(W)~2600(W)都可称为1匹,4500(W)~5100(W)可称为两匹,3200(W)~3600(W)可称为1.5匹。
机房空调制冷量计算方法
方法一:功率及面积法
Qt=Q1+Q2
总制冷量(kw)
室内设备负荷(设备功率x0.8)
环境热负荷(=0.14~0.18KW/㎡x机房面积)
方法二:面积法
总制冷量(kw)
--S机房面积(㎡)
--冷量估算指标(根据不同用途机房的估算指标选取)
制冷比较复杂哦,冷负荷的计算公式,CLQ=KF(T1-Tn)